师资队伍
 
 师资介绍 
 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导师 
 
  省级教学团队
省级“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工作总结
2016-04-07 15:27  

近6年来,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省级教学团队建设要求和建设任务书的目标和要求,在团队主持人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努力进取,使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一些初步经验,并逐渐在我校教学团队建设中形成了良好的辐射和示范效应。

一、团队基本情况介绍

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主要由管理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师和法学院经济法方向、商法方向教师组成。团队共有成员共15人,职称结构为:教授6人,副教授6人,讲师3人;学历结构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1人。团队成员中有2人为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律师、营销策划师、人力资源师等职业资格者占团队成员的60%,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团队成员既有毕业于国内综合性重点大学者,又有毕业于国内重点财经、政法大学者,其中有1名教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英国做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有5名教师在本、硕阶段受到过商学或法学等专业的不同教育,获得了经济学学士和法学硕士或者法学学士和经济学硕士。团队成员不同的学缘、“法商结合”的专业背景交汇于一体,造就了本团队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活跃的学术氛围。本团队15名成员中,有10名为日博ribo88的教师,5名为民商经济法学院的教师。本团队的建立,突破了学院建制和学科专业界限,以管理学院为主,吸收了法学院中相关课程的教师参加,以“法商结合”课程群为纽带,建立的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团队。目前,本团队已经建设成为一支年龄、职称、学缘等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的省级教学团队。

团队第一任带头人梁亚民教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专业,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曾任甘肃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2015年12月调任兰州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甘肃政法学院企业管理硕士生导师、兰州商学院统计学专业硕士生导师,兼任甘肃省统计学会副会长、中国统计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现从事经济与社会统计研究领域。曾先后主持、参与完成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6项,出版专著和教材4部,在国家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曾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入选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自2016年始,团队带头人由林军教授担任。林军教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企业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日博ribo88院长。兼任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甘肃省市场营销协会常务理事、甘肃陇台经贸交流协会理事、甘肃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甘肃省管理学会常务理事、甘肃物流学会理事等职。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战略管理和法商管理。先后在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部;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2项,兰州市社科规划项目1项,校级重点资助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曾获甘肃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最高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校级科研奖励多项;主持完成的教学改革成果曾获甘肃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教育厅级奖、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2006年被评为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

二、团队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成立以来,在两任团队主持人的精心组织和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活动的组织、学术研究与教材建设、教学科研奖励申报、学生培养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积累了相关的工作经验,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教学改革研究成果,为团队工作下一步向纵深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团队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成绩突出,保障有力

本团队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团队成员在职称晋升和学历提高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6年来,有3名副教授晋升为教授,3名讲师晋升为副教授,4名青年攻读博士研究生,1名成员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新西兰做博士后访问学者,以上成绩的取得,极大地优化了团队成员的职称结构,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学历层次,成为团队建设的重要保障。随着团队建设的日益推进,将会不断吸收高职称、高学历的青年骨干教师加入,成员队伍将不断壮大

学校加大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迄今为止,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商务实验实训中心”和“法律实验实训中心”。商务实验实训中心下设会计手工、商务电子模拟、ERP沙盘模拟、商务谈判、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实验实训室,“法律实验实训中心”下设4个多功能模拟法庭、司法流程实验室、案例研究室、法律援助中心等。两个实验中心全天候为学生开放,配备了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试验实训。目前,两个中心的利用率较高。

(二)团队的教学改革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1、团队教学研究成果在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6年来,承担并完成了3项省部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和6项校级教改项目,有1项成果获得了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有11项教改成果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成果奖励,上述成果均在我校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由团队成员完成的《政法院校经管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复合型、应用性”法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架构及课程设计研究》为学校确定“法商结合”专业特色建设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由团队成员完成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政法院校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耦合研究》等教学成果为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团队其他成员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促进了本团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我校课程建设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校一直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发展优势,分别建成了《管理学》、《商法学》、《民法学》等3门省级精品课程。在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的带动下,本团队所承担的《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又陆续地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法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注重实践,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生命线。本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以校内实践性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性教学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三动”能力为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本团队构建了“校内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第二课堂教育+论文撰写)+校外实践性教学(课程企业实习+暑期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效地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团队成员指导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策划大赛和甘肃省第二届管理文化节暨“果汁果乐”杯决策大赛决赛中,均屡获嘉奖。此外,团队成员梁琳娜教授主讲的《管理学》和邓家姝副教授主讲的《财务管理》课程,本年度均参加了我校的示范性教学改革。

5、积极探索和实践研究生教育的“法商结合”模式

对于开展法学、商科研究生教育的学校而言,在硕士研究生教育层面上建设法商结合的专业学科特色也是一项紧迫的学科建设任务,同时它也是本科层面上法商结合特色建设的一个必然的延伸和发展,是社会实践对商科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反过来讲,在学科建设上实现法商结合也是进一步为本科层次上更好的实现法商结合的必然要求,这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辩证统一关系的具体体现。在研究生层面上的“法商结合”一方面体现为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设置上。以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教育为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经过团队成员的积极探索,在我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向的设置上,在会计学专业设置了法务会计研究方向:在4个研究生专业的课程中,设置了《财经法规专题》课程,实施研究生层面的“法商结合”。

5、“法商结合”教材建设规划已经形成

“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首先需要一套服务于该方案的教材体系。因此,一方面,需要对原有的相关教材进行修编,融合法、商理论知识于一体,使之满足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所开设的“法商结合”特色课程必须组织水平较高教学团队进行编写,满足教学需要。教材的修订和编写一定要要贯彻法、商的有机融合,而不是将两者简单地堆砌在一起。通过教材建设,可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法商结合”的知识体系和结构,为实现“法商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基础。目前,本团队正在组织相关商科和法学专业教师积极准备,酝酿编写彰显我校办学特色、在同领域内处于领先水平、高质量、高层次的“法商结合”系列教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

(三)团队学术建设主题鲜明,成果丰硕

1、学术研究方向明确,科研成果丰硕

本团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学术研究。在团队主持人的统一领导下,团队成员均有了明确的学术研究方向,相关商科和法学的融合渗透日益明显和不断深入。团队定期组织全体成员和相关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专题讨论,由团队成员汇报近期研究成果,集体讨论并请专家点评,分享经验和弥补不足,在团队内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并在相关专业领域内,产生了良好的示范和辐射效应。

经过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团队成员6年来共撰写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论文超过了25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8本,承担并完成各级课题20项。目前团队成员目前还有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教育厅教改项目7项,并有多项校级研究课题。学术项目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均体现了“法商结合”的宗旨。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好评,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成果和产出的学术影响将日益广泛和深远。

2、团队对内、对外交流广泛,促进团队快速发展

本团队中有50%的教师有过专业培训经历。通过参加各种校内外学术活动使团队教师开阔了视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起点明显提高,而这些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使学生受益匪浅。团队主持人历来注重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经过团队有计划的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使他们能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以及科研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教学科研方面已经发挥作用,逐渐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例如,由中国政法大学每年主办的“中国法商管理高端论坛”,本团队主持人梁亚民教授、林军教授等均参见论坛。学习借鉴中国法商管理教育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研讨和交流。对我校法商结合专业学科特色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就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所探索出来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团队建设目前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经过一年的建设,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建设时间较短和经验欠缺等原因,目前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是团队成员人数少且学历整体层次不高,尤其青年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较少。今后需积极引进和培养相关人才,进一步加强团队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是经费投入不能及时到位,成为制约团队工作的瓶颈;

三是实验室和相关设施投入不足,图书资料有限,制约了团队实践性教学和科研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四是团队成员的国家级科研成果较少,今后要在国家社科基金申报和国家一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方面有大的突破。

四、团队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实施建议

1、重视团队的人才队伍建设。目前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法商结合”教学团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但与建设省级重点学科相比,在队伍实力和层次上还需要继续加大力度。希望学校能够及时出台有关政策,针对性地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并使其能把主要精力用于团队科学研究上。

2、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相关图书资料室建设。目前团队工作面临的主要障碍是经费欠缺,导致部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由于我校商科图书资料不足,希望学校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尽快在专业资料室建设上有所突破,为团队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组织团队成员参加省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既可以开阔视野,借鉴成功经验,促进团队的自身建设,又可以及时推广团队取得的已有成绩和经验,以实现该领域内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4、深入研究并积极组织申报希望国家社科基金等高级别项目,鼓励团队成员增强凝聚力,发挥协作精神,不断提高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水平。

2016年3月25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1 日博ribo8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6号 电话:0931-7601443 邮箱:krh6149@gsl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