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资队伍
 
 师资介绍 
 教学团队 
 青年教师导师 
 
  省级教学团队
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申报书
2014-05-13 08:48  

甘肃政法学院

教学团队申请书

团队名称: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

团队带头人:

林 军

所在单位:

管理学院(盖章)

申报时间:

2010年6月9日

甘肃政法学院教务处制

填 表 说 明

1.本表用A4纸直接打印,不要以剪贴代填。填写应简洁、美观。

2.所填内容必须真实、可靠,如发现虚假信息,将取消该团队参评校级教学团队的资格。

3.表格中所涉及的项目、奖励、教材截止时间是评审当年5月30日。

4.如表格篇幅不够,可自行调整。

一、团队基本情况简介

本课程目前在岗在编的专职教师主要有8名,教学队伍中教师的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缘结构十分合理,以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为主体,另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主要承担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类专业以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课程的主讲、实习、实验的教学工作。该教学团队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团队总人数的62.5%;讲师2名,助教1名。已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硕士5名。该教师队伍长期从事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验、实习等教学活动,重视教学改革和研究工作,效果很好。同时,承担了多项校级实践性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工作。具有较高的科研、教学水平和能力。

本教学团队中的全体教师在实验、实习教学等方面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年年考核合格,有多次优秀。本课程的教学队伍的教师学历层次高,学源结构好,长期一起合作共事,有很好的团队精神,长期坚持教学法活动,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讨论和改革。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从助教、辅导、批改作业做起,年轻教师初上讲台必须试讲,检查教案,并他们进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师德教育,对年轻教师的成长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教学团队带头人林军教授,1964年生,1990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留学于英国英格兰理工大学,历任管理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学校科研处副处长、《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副主编。兼任甘肃省市场营销学会理事、管理学会理事等社会职务。

林军教授长期从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工作。多年来,以民营经济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在《财政研究》、《兰州大学学报》、《当代财经》等省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出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若干问题研究》、《我国私营企业创新与发展的理论思考》、《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财务会计基础理论》等专著、教材6部;主持完成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甘肃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甘肃省投资软 环境综合治理研究》、《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等3项、甘肃省教育厅科研项目《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理论研究》、《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变革》等2项,校级重点资助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曾获甘肃省第九次社科优秀成果最高奖三等奖(2005)、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2004),校级科研奖励多项。

林军教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兢兢业业,勤奋踏实,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教改成果曾获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教改成果三等奖1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项目2项。甘肃政法学院“第七届优秀中青年教师”,2006年获得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光荣称号。

二、团队成员情况

1.带头人情况:

姓 名

林军

出生年月

1964.12

参加工作

时间

1990

政治面貌

中共

民 族

性 别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授予单位

陕西师大

授予时间

1990

高校教龄

20

专业技术职务

教授

行政职务

院长

联系地址

甘肃政法学院管理学院

办公电话

7602788

移动电话

13893488871

电子邮件地址

GSLJ8888@sina.com

获奖情况(校级以上)

第九次甘肃省社会成果奖三等奖 (独立,2005年)

甘肃省“园丁奖”优秀教师 (2006年)

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独立,2005年)

甘肃省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2,2008年)

甘肃政法学院2007-2008优秀教学成果奖三等奖(主持,2009年)

甘肃政法学院2005-2006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独立,2007年)

甘肃政法学院2007-2008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1/2,2009年)

主要学习、工作简历

起止时间

学习工作单位

所学专业/所从事学科领域

1983-1987

西北师范大学

政教专业

1987-1990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专业

1990-现在

甘肃政法学院

经济、管理专业

2004-2005

英格兰理工大学

企业管理(访问学者)

2.成员情况:成员人数 7

姓 名

刘建青

年 龄

47

参加工作时间

1983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经济管理

高校教龄

16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管理学院副院长

姓 名

牛君

年 龄

35

参加工作时间

1995

最终学历(学位)

博士

专 业

经济学

高校教龄

15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管理学院副院长

姓 名

岳世忠

年 龄

47

参加工作时间

1984

最终学历(学位)

本科

专 业

会计学

高校教龄

8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管理学院实验室主任

姓 名

梁琳娜

年 龄

47

参加工作时间

1985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7

专业技术职务

副教授

行政职务

姓 名

张妍

年 龄

31

参加工作时间

2006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企业管理

高校教龄

4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主任

姓 名

杜永奎

年 龄

34

参加工作时间

1999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税务学

高校教龄

11

专业技术职务

讲师

行政职务

财会教研室主任

姓 名

肖伟

年 龄

27

参加工作时间

2008

最终学历(学位)

硕士

专 业

物流管理

高校教龄

2

专业技术职务

助教

行政职务

三、教学情况

1.主要授课情况:(近三年以来)

课程名称

授课人

起止时间

总课时

会计学

刘建青

2005-现在

728

会计学

岳世忠

2005-现在

728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牛君

2008—现在

144

进出口实务

张妍

2006-现在

162

人力资源管理

张妍

2006-现在

108

财务管理

杜永奎

2005—现在

558

物流管理

肖伟

2008-现在

108

市场营销

李浩

2008-现在

252

金融学

林军

2006—现在

270

2.教材建设情况:(近五年以来,主要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

教材名称

作者

出版社

出版年

入选规划或获奖情况

营销策划与创新

梁琳娜

甘肃民族出版社

2009

现代物流管理

梁琳娜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09

绿色营销概论

李蕾

兰州大学出版社

2009

国家税收

杜永奎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8

3.教学成果获奖情况:(2005年以来)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奖励级别

时间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9

“以习促学”——国际贸易教学的理性选择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9

会计实验教学改革

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

三等奖

2009

4.教学改革项目:

(校级以上、近五年以来,如精品课程、教学基地等,限5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管理学》省级精品课程

5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

2009-2011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

0.6万元

甘肃政法学院

2007-2009

会计实务实战演练

0.5万元

甘肃政法学院

2007-2009

《市场营销》及其相关课程实践性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0.5万元

甘肃政法学院

2007-2009

政法院校经管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0.7万元

甘肃政法学院

2009-2011

5.教学改革特色:(团队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特色,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规划等)

一、团队设置特色

经过近4年的建设,本教学团队形成了以下六大特色:

(一)团队成员学历结构的高级化

团队成员既有毕业于国内综合性重点大学者又有毕业于国内重点财经大学者,其中有2名教师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在英国、新西兰等国的知名大学做过为期1年的访问学者。教授1名,副教授3名,讲师2,助教2名。博士1名,硕士5名。

(二)团队成员的双师型

本教学团队共有成员8人,其中具有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营销策划师、人力资源师等职业资格的占50%。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也具有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培养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师资基础。

(四)教学、科研工作的创新性

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承担并完成了6项省级以上的教改项目和8项校级教改项目,有2项成果获得了甘肃省教学成果奖励,有11项教改成果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成果奖励,编写教材4部,发表教学研究与改革论文8篇。同时,团队成员积极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2006年以来承担、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项,甘肃省社科基金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26篇。团队带头人林军教授、刘建青、岳世忠、梁琳娜副教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研究方向,成果颇丰。其他成员也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本团队成员扎实、创新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不仅有助于向传授专业知识学生,而且有助于学生思维方法和视野的开拓。

(五)团队运行、管理机制的完善性

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是教学团队建设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在近4年的团队建设中,实行团队负责人领导下的课程组长负责制,进一步落实教学交流、研究与反馈制度。每学期由团队负责人主持,及时布置团队任务;每月由课程小组负责人主持开展教学讨论、交流;每学期末及时进行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则定期安排教师集体听课、相互听课等,坚持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制度,进行同行、学生评教活动。同时鼓励并资助团队成员积极参加各种校内外教学、科研活动,促进了团队系列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改革措施

(一)制定并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近4年的教学改革实践,逐渐探索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以培养面向企业、服务西部的“法商结合”复合型、应用型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以培养“三动”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目标。

(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生命线。本教学团队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以校内实践性教学为主、校外实践性教学为辅;以理论教学为主、以实践性教学为辅,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三动”能力为原则。结合我校实际,我们构建了“校内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实验室教学+第二课堂教育+论文撰写)+校外实践性教学(课程企业实习+暑期专业实践+毕业实习)”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见下文)。

(三)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指挥棒。我们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2008年,我们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了公司理财、金融与投资管理方向;在市场营销专业设置了连锁经营、营销策划方向;在物流管理专业设置了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方向。

三、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

本团队按照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积极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

(一)校内实践性教学

1、案例教学。该方法的运用主要是以我院5个工商管理类专业所开设的《市场营销学》课程为主进行改革的。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运用游戏式教学法、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来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该方法简单实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良好。

2、实验室教学。我校现有“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功能,配备了较全的实验教学用资料,结合具体的课程教学,进行课内实验,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有具备了所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技能。

3、第二课堂教学。学校开设有以拓展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管理论坛”。每学期邀请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来我校举办专业前沿理论知识的讲座或工商管理、司法实践的报告会。同时,结合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自2007年以来,我们每学期举办一次“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以本校学生为主、邀请兰内各高校大学生参加。上述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结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4、撰写论文。我们主要开展学年论文(10周)和毕业论文(10周)两种形式。这种实践教学方式在训练学生获取知识、选择信息能力,锻炼和考核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非常有效。

(二)校外实践性教学

1、课程企业实习。在具体的教学中,结合《企业管理概论》、《物流管理》、《企业信息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项目管理》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我们由任课教师带队,到相关的企业进行短期的企业实际感受,使学生了对相关企业管理环节有了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兴趣和感知度。

2、暑期专业实践。这是一种利用假期让学生通过打工、调查等方式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据不完全统计,我院现有5个专业的学生中已经有300多名进行了这种专业实践。

3、毕业实习。目前,我院采取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的模式上来,充分发挥我院建立的10个专业实习基地的作用和功能。

四、资源建设

(一)校级重点学科的建设为本教学团队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

甘肃政法学院重点学科建设始于2001年,经过近10年的建设,目前,校级重点学科――企业管理、会计学、市场学等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强大的科研团队,培养了20多名学科带头人和40多名青年学术骨干。这些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长期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学科、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为本团队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二)学校“商务实验实训中心”的建立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实践教学资源

自2006年开始,学校加大了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迄今为止,已建成了设备先进、功能较为齐全的“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工商管理实验实训中心下设会计实验室、商务电子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实验中心全天候为学生开放,配备了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指导、组织学生进行试验实训。目前,两个中心的利用率较高。近几年来,管理学院与兰内外的10个工商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合作关系,供教师和学生进行企业实习。

(三)图书资料保障

甘肃政法学院图书馆藏有工商管理类图书451种、4753册。近年来为了适应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学校已经建成较为先进的数字图书馆,拥有6tb的存储设备、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并自建了重点学科网络导航库,有力的支持了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的发展。

6.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推广情况:

(一)团队教学成果教学实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本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承担并完成了3项校级教改项目,有2项成果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优秀成果奖励,上述成果均在学校得到了推广和应用。由团队成员完成的《政法院校经管专业“法商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学校确定“法商结合”专业特色建设思路提供了理论依据。由团队成员完成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政法院校工商管理学科课程体系耦合研究》等教学成果为我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团队其他成员在实践性教学方面所进行的研究,促进了本团队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进一步完善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对学校课程建设发挥着示范带动作用

精品课程建设是课程体系改革的重要方面,也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多年来,我院一直把精品课程建设作为课程体系改革和创新的重点,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发展优势,2006年至2009年,分别建成了《管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和《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财务管理》、《政治经济学》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搭建了良好平台。

7.教学改革论文(限5项)

论文(著)题目

期刊名称、卷次

时间

浅析多媒体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运用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2005.1

对会计模拟实验室的探讨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10期

2008.7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7期

2008.6

再论高等学校试验教学改革

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 2008年第5期

2008.5

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年第11期

2008.8

四、培养青年教师、接受教师进修工作

管理学院是由一支年轻教师组成的教学单位,因此,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团队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青年教师是教学团队发展的后备力量,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教学团队的发展前途。我们在加强青年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基础上,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制订培养计划,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新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实行培训

青年教师走上讲坛的前,必需接受岗位培训,包括:教师的责任和风范;教学的态度;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技巧,培训结束后进行科内试讲,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授考核,同时给予教学的效果等多方面的指导。

(二)团队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培养制

按照学校的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团队为每位新青年教师都由团队指定一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进行两年的培养,通过导师对青年教师在思想、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早、尽快成才,成为团队教学、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

(三)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

学校为了鼓励青年教师尽早成才,设立了“甘肃政法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甘肃政法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等奖项,主要从教学能力、水平和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本教学团队中有3名教师获得了“甘肃政法学院青年教师优秀教学奖”、2名教师被评为“甘肃政法学院优秀中青年教师”。

(四)注重青年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为了鼓励青年教师搞科研,学校在每年的科研立项中设立了青年项目,为青年教师的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鼓励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同时,在本团队高级职称教师主持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中,都有青年教师的参与。通过学校科研制度的促进和团队老教师的传、帮、带,本团队中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五)鼓励、支持教师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教学培训活动

本团队中有50%的教师有过培训经历,“全国高等院校经管教师培训班”等,参加培训班使青年教师开阔了视野,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站的起点提高,而这些教师都在教学第一线工作,使学生受益匪浅。

五、科研情况

1.科研项目(限3项)

项目名称

经费

项目来源

起止时间

企业公民理论与我国企业管理创新研究

1万元

甘肃省教育厅

2006-2009

关于培养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自筹

甘肃省教育厅

2005-2007

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机制构建问题研究

0.3万元

甘肃政法学院

2009-2010

2.科研转化教学情况

加强高校科研的教学转化,以科研促进教学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科研成果能够充实和改革教学内容、科研活动能够促进教学团队建设,从而形成“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质量提高”的良性循环。近4年来,团队成员主持或参加(作为前三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部省级项目8项。在“法商结合”领域形成几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科研和教学的紧密结合全方位提升了教学水平。

(一)科研促进专业特色的形成

科学研究紧跟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科的发展形势,时刻把握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重视市场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按照“强基础、宽专业、办特色、重能力”的思想,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改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科研促进教学内容更新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与工商管理类专业结合日益紧密,以及创新日新月异的特点,通过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以整体优化为原则,对工商管理类专业20余门课程内容进行了重组,新课程体系注意反映学科的新发展。

(三)科研加强教材建设

教师将科研的研究思想和方法及国内外学科发展最新成果及时反映在出版的教材、讲义及多媒体课件中。教材的编写和选用既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又注重实用性、前瞻性,满足素质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

(四)科研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项目、校级,具有高水平的科研能力。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促进了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转变,教师将教学成果应用于教学。

(五)科研加强学生能力培养和训练

在主要专业课程课堂教学结束后,对主干专业课程提出并设置了专业实践训练。通过实践训练,学生开拓了思维,强化了实践训练,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吸收优秀学生到科研课题组,直接参加科学研究,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激发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大多数的毕业论文题目都为教师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有应用型、研究型及综合型,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六、团队今后建设计划

(团队建设特色、专业及课程特色,创新性改革措施、实验教学或实践性教学规划等)

(一)学校、学院建有教学团队管理制度

教学团队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和改革工程的一项主要内容,为了保证教学团队建设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学校制定了《甘肃政法学院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奖励政策和激励措施,构建了良好的教学团队建设运行保障机制。本教学团队制定明确的建设内容和发展目标,团队负责人将建设任务分解逐一落实到团队成员,学院对团队的建设进行跟踪检查和监督,学校根据建设任务对其进行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保证教学团队运行管理顺畅,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实现规划发展目标。

(二)学校、学院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政策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例如《稳定师资队伍暂行规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规定》、《特聘教授岗位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导师制工作条例》、《外聘教师管理办法》、《优秀中青年教师评选暂行办法》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证师资队伍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等手段,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教学梯队遴选方面,向教学团队成员倾斜,培育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促进团队师资水平整体提高。

(三)学校、学院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本教学团队的建设和运行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学校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近4年来学校为培养教学团队的建设先后投入近百万元用于改善教学条件、教学环境、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大大加快了教学团队的建设步伐。

七、评价、推荐意见

单位评价、推荐意见:

负责人:(签名) (公章)

年 月 日

学校审批意见:

年 月 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1 日博ribo88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西路6号 电话:0931-7601443 邮箱:krh6149@gsli.edu.cn